黃帝坐明堂,召雷公而問之曰:子知醫之道乎?. X7 O% X# w7 f; K Q
4 e2 D- l! ]7 r0 F5 K
$ `9 x6 D j3 }1 H8 A' t
雷公對曰:誦而頗能解,解而未能別,別而未能明,明而未能彰,足以治群僚,不足至侯王。願得受樹天之度,四時陰陽合之,別星辰與日月光,以彰經術,後世益明,上通神農,著至教,疑於二皇。
! v V0 {( u# B) K( X0 x. b5 G4 M2 X
5 j. p7 ?4 l( x1 S8 q 帝曰:善!無失之,此皆陰陽表裡上下雌雄相輸應也,而道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長久,以教眾庶,亦不疑殆,醫道論篇,可傳後世,可以為寶。. }; Q3 C6 l, h( X+ ~- Y
# t v* c/ t* F
9 j7 h; I$ T5 S- G4 o `
雷公曰:請受道,諷誦用解。
# H# U. |. S5 s) {$ p, C% U& P0 h9 i( }
& R0 n- n1 D5 X+ j& n' B. _4 S8 j% _5 _* O3 k
帝曰:子不聞 陰陽傳 乎!
( k0 T/ v' j. J" [. G4 ~3 w5 t! _! r1 w
- Z' V; ?& _# r* j7 J% b 曰:不知。, i/ b& L3 X* D
, L$ _5 f$ v+ X- I* l2 Q5 f+ N% P9 N( F! f( t- Y6 l! I
曰:夫三陽天為業,上下無常,合而病至,偏害陰陽。1 ` i% l4 f f% ]! o2 l4 X _( T
! {; x9 r# i5 Q: I
2 e! q0 U5 U6 }% m7 R$ E 雷公曰:三陽莫當,請聞其解。
9 F* Z5 D. m# r% V4 x3 z
8 M; w7 h+ ^* J5 T1 x
! f" F! |3 G/ Y+ h 帝曰:三陽獨至者,是三陽並至,並至如風雨,上為巔疾,下為漏病,外無期,內無正,不中經紀,診無上下,以書別。
) I, g; u- ~) `8 H" D8 M" \+ T7 Z$ o
+ I( m( P1 D( B; ?2 d" Q
雷公曰:臣治疏愈,說意而已。4 g. V- }' n+ B# V
( s: j5 y5 ]+ T, v. k$ ^! B u" e% K# a4 w) s" L; u' u5 D
帝曰:三陽者,至陽也,積並則為驚,病起疾風,至如礔礪,九竅皆塞,陽氣滂溢,幹嗌喉塞,並於陰,則上下無常,薄為腸澼,此謂三陽直心,坐不得起,臥者便身全。三陽之病,且以知天下,何以別陰陽,應四時,合之五行。 L% y; V5 A3 ?2 z5 ?5 g" J
: z k( P: G" Q- }- t
, v# \8 b1 N, A" z7 w- j
雷公曰:陽言不別,陰言不理,請起受解,以為至道。
g) {6 [6 I' ]: L- W* @
1 k- ^/ ~4 l1 I' r9 [
" G# |, Z% b" x6 D 帝曰:子若受傳,不知合至道以惑師教,語子至道之要。病傷五藏,筋骨以消,子言不明不別,是世主學盡矣。腎且絕,惋惋日暮,從容不出,人事不殷。7 W5 M l3 A, e# `
1 O1 S( X" K: C- ~6 W0 r- ?- T9 G, m1 L" @
* Q4 N" X0 ]8 a R7 ^
, g# r5 _/ w, i2 A/ U
' C! U+ v: o4 Y) |; W& M+ W黃帝坐於明堂,召見雷公問道:你懂得醫學的道理嗎? 雷公回答說:我誦讀醫書不能完全理解,有的雖能粗淺的理解,但不能分析辨別,有的雖能分析辨別,但不能深入了解其精奧,有的雖能了解其精奧,但不能但不能加以闡發和應用。所以我的知識,只足以治療一般官吏的病,不足以治療侯王之疾。我很希望你能給我關於樹立天之度數,如何合之四時陰陽,測日月星辰之光等方面的知識,以進一步闡發其道理,使後世更加明了,可以上通於神農,並讓這些精確的道理得到發揚,其功可以擬二皇。 黃帝說:好。不要忘掉,這些都是陰陽表裡上下雌雄相互應和的道理,就醫學而言,必須上通天文,下通地理,中知人事,才能長久流傳下去,用以教導群眾,也不致發生疑惑,只有這樣的醫學論篇,才能傳於後世,而作為寶貴的遺產。 雷公說:請把這些道理傳授給我,以便背誦和理解。 黃帝說:你沒聽說過有 陰陽傳 這部書嗎? 雷公說:不知道。 黃帝說:三陽之氣,主護衛人一身之表,以適應天氣的變化,若人之上下經脈的循行失其常度,則內外之邪相合而病至,必使陰陽有所偏盛而為害。 雷公說:“三陽莫當”這句話,應當怎樣理解? 黃帝說:所謂三陽獨至,實為三陽之氣合併而至,並至則陽氣過盛,其病來疾如風雨,犯於上則發為頭癲部疾病,犯於下則發為大小便失禁的漏病。由於這種病變化無常,外無明顯的氣色變化等症狀可察,內無一定的徵象可以預期,其病又不符合於一肌的發病規律,所以在診斷時,也就無法記錄分辨其病變的屬上屬下。 雷公說:我治療這類病,很少治愈,請你詳盡解釋一下,以解除我的疑惑。 黃帝說:三陽是及盛之陽,若三陽之氣積並而至,則發而為驚,病起訊如疾風,病至猛如霹靂,九竅皆因之閉塞,因陽氣滂漬盈溢,而咽乾喉塞。若並於陰,則為盛陽之氣內薄於臟,病亦上下無常,如果迫於下,則發為腸澼。若三陽之氣直衝心膈,使人坐而不得起,臥下覺得舒適,這是三陽積並而至之病。由此而知,欲通曉人與天地相應的關係,必須知道如何辨別陰陽,極其上應於四時,下合地之五行等道理。 雷公說:對這些道理,明顯的講,我不能辨別,講隱晦的,我更不能理解,請你再解釋一下其中的精微,使我能更好地領會這一深奧的道理。 黃帝說:你受老師的傳授,若不知與至道相合,反而會對老師的傳授產生疑惑,我現在告訴你知道的要點。若人患病傷及了五臟,筋骨日漸瘦削,如果像你所說的那樣不能辨別,世上的醫學豈不失傳了嗎?例如腎氣將絕,則終日心中惋惋不安,欲靜處不欲外出,更不欲頻繁的人事往來。
& ]$ J0 C t' J4 D& D |